2022年,学会在在西岗区委组织部非公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社科联的正确指导下,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服务会员,圆满完成了换届任务,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支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按章办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
2022年5月19日,在全体会员的齐心协力下,我们隆重的召开了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充分体现了我们学会同心同德、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大会得到了市社科联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突出主责主业,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取得新突破
学会进一步加强学术性社团建设,积极组织配合会员开展课题申报和学术研究。一是学会理事杨军教授的《基于利用铸造工艺开发甲骨文文创产品的基地建设与应用研究》和刘文学教授的《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研究》两项重点课题已顺利结项。二是学会监事长关慧良教授的《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创新研究》、理事周正红教授的《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向外国留学生讲好大连故事》和孙妍教授的《浪漫大连•地铁公共艺术空间创新设计思路》等三项课题被市社科联立为大连市重点课题项目。
三是学会副会长万瑞杰参加了“全国甲骨文释读、书写学术交流会”和“第六届殷商文化高峰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四是自2016年与旅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汉字•艺术•文化”学术论坛后,今年再次与旅顺博物馆合作联合举办“坚定文化自信 坚守文化根脉”——甲骨文化传承与弘扬学术研讨会。
以上成绩的取得不仅说明了我们学会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也获得了以“旅博”为代表的的专业团体和单位的支持和认可。更为难得的是,今年我们学会还被市社科联命名为大连市首家“社科之家”。
(三)发挥阵地作用,打响社科普及品牌
今年虽然疫情反反复复,但学会仍然能够按照年初制定的活动计划,克服重重困难,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的还有新创意。一是发挥社科阵地作用,以“社科之家”为基点,扩展“社科之家”活动范围,使“社科之家”成为本市社科普及活动的知名品牌。2月28日,学会理事程永健教授分别在高新区科海社区,山圆社区,百合社区举办“社科之家•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
7月17日,学会副会长万瑞杰教授在金普新区党外知识分子活动基地举办了“社科之家文化讲堂•殷墟甲骨书法浅谭”公益讲座;8月13日至9月17日,会长李索教授在金普新区文颐学宫举办了四期“社科之家文化讲堂•孟子的修身养气之道”。
二是在大连市第二十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期间,我们联合市甲骨印社、西岗区侨联在逅库艺术馆共同举办了“根脉同心•携手共进”纪念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书画展(线上、线下)。三是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0月15日在甘井子区图书馆举办了“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画作品展”(线上、线下)。
(四)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
学会党支部不断强化学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进学会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一是2021年发展的张舒等七名预备党员,通过学会党支部一年来的考察和培养,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今年“七一”正式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同时,今年又发展了两名同志为预备党员,还有多位同志作为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正在考察中。二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抓好理论武装。学会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召开实况转播。
三是根据上级党委和部门的安排,支部委员孟庆文、入党积极分子张鑫,老同志石传有和秘书长李毅先后参加“西岗区两新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示范培训班”“西岗区统战业务培训会”“大连市侨界代表培训班”等培训活动。
(五)强化责任担当,争做社会治理“合伙人”
为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学会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依托“社科之家”“侨胞之家”“侨法宣传角”等阵地,走进街道、社区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举办书画展等,以文化建设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与共建活力,引导群众参与其中,享受文化的乐趣,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1月27日,甲骨文学会联合甲骨印社、西岗区侨联共同举办“社科之家•春联进侨家”主题活动;6月23日,秘书长李毅代表甲骨文学会与西岗区香炉礁街道签订了“携手同心——丹青抒怀”为民服务项目。
副会长李毅、高广东被西岗区委统战部评为西岗十佳“最美新阶层人士”。
二是号召会员积极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其中,学会副秘书长冯雪琦、刘彭先后多次参加沙河口区和高新区等多个社区的核酸检测、封控巡查等项工作。
三是积极组织安排军民共建活动,8月10日,在市社科联相关领导的带领下,会长李索、副会长张德智、秘书长李毅等一行来到了91523部队参观交流,并赠送书籍和书法作品,会后全体人员来到了副会长张德智的企业大连实利德新材料(大连)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
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大连市甲骨文学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学术研究领域、社科普及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精神风貌和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格局。
(六)媒体报道